大部分人对于BAT的技术有一种莫名的崇拜感,觉得只有非常牛逼和天才才能做出现在的这些系统,但经过前面两篇博文的分析,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力量和魔力融合在技术里面,而是业务的不断发展推动技术的不断发展,一步一个脚印,持续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发展,才能达到当前技术复杂度、先进性、牛逼度。
抛开BAT各自差异很大的业务,站在技术的角度来看,其实BAT的技术架构基本是一样的,再将视角放大,你会发现整个互联网行业的技术发展,最后都是殊途同归。
如果你正处于一个创业公司,或者正在成为另一个BAT的路上而拼搏,那么深入理解这种技术模式(或者叫技术结构、技术架构),对于自己的发展、公司的发展都大有裨益,你将不会再迷茫,你也不再会心里打鼓,CTO将对你刮目相看,CEO将奉你为神明:)
接下来小编将逐一介绍每个技术点,包括为什么会有这些技术点,这些技术点的主要场景是什么,这些技术点将如何发展。
即关系数据。前几年NoSQL火了一阵子,很多人都理解为NoSQL是完全抛弃关系数据,全部采用非关系型数据,但事实经过几年的试验后,大家发现关系数据不可能完全抛弃,NoSQL不是NoSQL,而是NotOnlySQL,即NoSQL是SQL的补充。
所以互联网行业也必须依赖关系数据,考虑到Oracle太贵,还需要专人维护,一般情况下互联网行业都是用MySQL、PostgreSQL这类开源数据库。这类数据库的特点是开源免费,拿来就用;但缺点是性能相比商业数据库要差较多。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发展,性能要求越来越高,必然要面对一个问题:将数据拆分到多个数据库实例才能满足业务的性能需求(其实Oracle也一样,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)。
数据库拆分满足了性能的要求,但带来了复杂度的问题:数据如何拆分、数据如何组合。这个复杂度的问题解决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,如果每个业务都去实现一遍,重复造轮子将导致投入浪费、效率降低,业务开发想快都快不起来。
所以互联网公司流行的做法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,就会将这部分功能独立成中间件,例如百度的DBProxy、淘宝的TDDL。不过这部分的要求很高,将分库分表做到自动化和平台化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所以一般是很牛逼的公司才会做。典型的有:百度的DBProxy、淘宝TDDL。
NoSQL
NoSQL首先体现在数据结构上与传统的SQL的不同,例如典型的Memcached的Key-value结构、Redis的复杂数据结构、MongoDB的文档数据结构;其次NoSQL无一例外的都会将性能作为自己的一大买点。
NoSQL的这两个特点很好的弥补了关系数据库的不足,因此在互联网行业NoSQL的应用基本上是基础要求,要是你听到一个号称自己是互联网公司却连NoSQL都没用,那基本上可以判断是挂羊头卖狗肉类型的。
由于NoSQL方案一般都会自己本身就提供集群的功能,例如Memcached的一致性hash集群、Redis3.0的集群,因此NoSQL在刚开始应用的时候很方便,不像SQL分库分表那么复杂。一般公司也不会在开始的时候就考虑将NoSQL包装成存储平台,但如果公司发展很大,例如Memcached的节点有上千甚至几千的时候,NoSQL集群就很有意义了:首先是集中管理能够大大提升运维效率;其次是集中管理可以大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,2000台机器,如果利用率能提升10%,就是减少200台机器,一年几十万就节省出来了。
所以,NoSQL发展到一定规模后,一般都是走集群路线,当然要发展到这个阶段,一般也是很牛逼的公司才会这么做。
典型的有:Twitter的Twemproxy,豆瓣的BeansDB、腾讯TTC。
小文件存储
除了关系型的业务数据外,互联网行业还有很多用于展示的数据,例如淘宝的商品图片、商品描述;Facebook的用户图片,新浪微博的一条微博内容等等。这些数据具有3个典型特征:一是数据小,一般在1M一下;二是数量巨大,Facebook2013年就达到了每天上传3.5亿张的照片;三是访问量巨大,Facebook每天的访问量超过10亿。
由于互联网行业基本上每个业务都会有大量的小数据,如果每个业务都自己去考虑如何设计海量存储和海量访问,效率自然会低,重复造轮子,投入浪费,自然而然的想法就是将小文件存储做成统一的和业务无关的平台。
和SQL和NoSQL不同的是,小文件存储不一定需要公司或者业务规模很大,基本上可以认为业务在起步阶段就可以考虑做小文件统一存储。得益于开源运动的发展和最近几年大数据的火爆,在开源方案的基础上封装一个小文件存储平台并不是太难的事情。例如HBase、Hadoop、Hypertable、FastDFS等都可以作为小文件存储的底层平台,只需要在这些开源方案三再包装一下基本上就可以用了。
典型的有:淘宝的TFS、京东JFS、Facebook的Haystack。
在系列文章的第2篇《BAT解密:业务如何驱动技术发展》中我们深入分析了互联网业务发展的一个特点:复杂性越来越高。复杂性增加的典型现象就是系统越来越多,不同的系统由不同的小组开发。如果每个小组用不同的开发框架和技术,将会带来很多问题,典型的问题有:
技术人员之间没有共同的技术语言,交流合作少
每类技术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和熟练精通
不同团队之间人员无法快速流动,人力资源不能高效的利用
所以,互联网公司都会指定一个大的技术方向,然后使用统一的开发框架,例如Java相关的开发框架SSH、SpringMVC、Play、Ruby的RubyonRails、PHP的ThinkPHP、Python的Django等等。使用统一的开发框架能够解决上面提到的各种问题,大大提升组织和团队的开发效率。
对于框架的选择,有一个总的原则:优选成熟的框架,避免盲目追逐新技术!为什么呢?
首先,成熟的框架资料文档齐备,各种坑基本上都有人踩过了,遇到问题很容易通过搜索解决
其次,成熟的框架受众更广,招聘时更加容易招聘到合适的人才
第三,成熟的框架更加稳定,不会出现大的变动,适合长期发展
以我亲身经历的一个反例为例:我们使用了Play1作为Java开发框架,因为它是轻量级的Java开发框架,但没想到Play2直接改为Scala语言开发,Play1的架构演进停滞,而我们又不能切换为Play2,结果就导致只能一直用Play1,有新的需求只能自己开发。
服务器
开发框架只是负责完成业务功能的开发,真正能够运行起来,给用户提供服务,还需要服务器配合。
独立开发一个成熟的web服务器,成本非常高;且业界又有那么多成熟的开源web服务器,所以互联网行业基本上都是拿来主义,挑选一个流行的开源服务器即可。牛逼一点的公司,可能会在开源服务器的基础上,结合自己的业务特点做二次开发,例如淘宝的Tengine,但一般公司基本上只需要将开源服务器摸透,优化一下参数,调整一下配置就差不多了。
选择一个服务器主要和开发语言相关,例如:Java的有Tomcat、Jboss、Resin等,PHP/Python的用Nginx,当然最保险的就是用Apache了,什么语言都支持。
有的人可能担心Apache的性能之类的问题,其实不用过早担心这个,等到你的业务真的发展到Apache撑不住的时候再考虑切换也可以,那时候你有的是钱,有的是人,有的是时间。
容器
容器是最近几年年才开始火起来的,其中以Docker为代表,在BAT级别的公司已经有较多的应用,例如腾讯:腾讯万台规模的Docker应用实践;新浪微博:微博红包:大规模Docker集群实践经验分享等等。
传统的虚拟化技术是虚拟机,解决了跨平台的问题,但由于虚拟机太庞大,启动慢,运行时太占资源,在互联网行业并没有大规模的应用;而Docker的容器技术,虽然没有跨平台,但启动快,几乎不占资源,推出后立刻就火起来了,预计Docker类的容器技术将是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。
千万不要以为Docker只是一个虚拟化或者容器技术,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目前的技术形势:
运维方式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:Docker启动快,几乎不占资源,随时启动和停止,基于Docker打造自动化运维、智能化运维将成为主流方式
设计模式会发生本质化的变化:启动一个新的容器实例代价如此低,将鼓励设计思路朝“微服务”的方向发展。
例如一个传统的网站包括登录注册、页面访问、搜索等功能,没有用容器的情况下,除非有特别大的访问量,否则这些功能开始时都是集成在一个系统里面的;有了容器技术后,一开始设计就可以将这些功能按照服务的方式设计,避免后续访问量增大时又要重构系统。
如何学习呢?有没有Java架构师学习视频教程?咨询动力节点官网在线老师:回复“Java架构师资源”
你适合学Java吗?4大专业测评方法
代码逻辑 吸收能力 技术学习能力 综合素质
先测评确定适合在学习